“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无论是听到还是看到这首逗人可乐的童谣,心中自然会涌动起一种久违的暖意。喝了腊八粥,就算是年饭的起点了,虽说快节奏的人们对年味越来越淡,春节的步履却不因你的意识而停滞不前。
无论如今的物质生活多么富有、多么优越,却总感觉少了儿时盼年的那份激情。每当春节临近,我总会回味儿时过年的情景,总把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说给妻子和孩子们听。光阴荏苒,许多的往事都已成为了过眼云烟,唯有那些儿时过年的记忆却难以抹去,即使那些往事是苦涩酸楚的,历经了岁月的沉淀和发酵后,当我们再次回味起这些沧桑旧事时,仍然会带上了丝丝甜。
七十年代是物质生活极度匮乏时期,尤其是在农村姊妹多劳力少的家庭更是举步维艰。不过,这些丝毫不会影响孩子们盼年的向往和憧憬。买东西大都需要供应,等发了布票,大人就会去供销合作社给孩子们扯块布。在我印象中,记得那个时候的衣服差不多都是一个色彩,多为蓝卡其、蓝平纹、蓝斜纹,将布料送到大队缝纫坊,量身做成衣。棉袄也被母亲选择星期天的时间换下进行拆洗。
穿的问题落实后,下一步就是琢磨如何玩好。那时合作社都会引进很多品牌的烟花爆竹,我和小伙伴们差不多天天光顾而一饱眼福。回家在父母面前掉几行眼泪流些鼻涕,就能得到一些零钱,再加上自己平时挖药材、捡铁、掀蝎子积攒的零钱,到合作社买回自己心爱的爆仗(鞭炮),然后把爆仗拆散了,一个个数出来按计划燃放。
然而这些鞭炮是远远不够满足的,那么,这就需要自己开动脑筋和小伙伴们自己动手制造烟花。炮采石料的黑药(即黑色火药)就是相当不错的焰火制作材料,(那是趁炮采石料的大人们吃午饭的间隙没人看见“拿的”),配上一些适当的生铁粉末会出现炫目的白色火花。先用一块砖头底部挖一个穴,上面留一个小眼插入炮捻子,装上自制的焰火材料,然后用粘土砸实。燃放这种土焰火效果不比买的焰火差,只不过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一次放的药量太大了,再加上封底太结实,燃放时花托爆炸,和几位小伙伴们光荣负伤,现在回想此事还心有余悸呢。
买一个青蛙炮将其拆开,仔细揣摩它的制作原理,然后把没响的哑巴鞭炮剥开取出火药,再用牛皮纸卷结实做成青蛙炮,这自造的“青蛙炮”的效果比买的还好。随着经验的积累,两响鞭炮(二踢脚)也在我潜心研制下脱颖而出,大大的弥补鞭炮不足的缺憾,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娱乐刺激性。
过年的吃更是没的说,春节临近,生产队都会杀猪,按人口分到每家每户手里。母亲煮的肉那才叫一个香呢。把肥肉炼成“大油”,可以烹炸出很多农家小吃,比如:豆腐角、豆腐箱子、土豆盒子、藕盒子,另外做些肉丸子,家庭好一点的还可以做些“酥锅”。大年三十包水饺是各家各户不能少的,当地农家包的水饺子形似元宝,取美好的寓意。在包饺子时母亲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兄弟姐妹们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新的一年谁的运气最好。我吃到过有硬币的饺子不止一次,可我的运气也没觉得比姊妹们好到哪儿去。
除夕的傍晚,我便穿上新衣,装上鞭炮,和小伙伴们汇合一处,笑声淹没在此起彼落的鞭爆声中,欢心融入了山村温馨的万家灯火里……
作者:黄在雪 男,山东淄博市博山人,笔名:雪飞如蝶,陌上雪。博山摄影协会会员,大众拍客团会员,中国风景网摄影协会会员。山东淄博市诗歌学会会员,酷爱摄影,爱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