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
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下午)好:欢迎你走进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大厅。
我是(自我介绍)……诸位领导叫我小(姓)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将陪同各位贵宾,共同观摩、欣赏我馆近年来征集、整理、陈列的部分珍贵民俗藏品,略述临淄当地民俗的发展,解答领导和朋友们提出的有关问题。
因为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正在筹建中,咱们可以边看边议,欢迎你们指导、赐教。
在这里我们还想多听取各位名士贤才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我们的筹建工作,对此不胜感谢!
“民俗”这个名词,在百度网上是这样解释: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临淄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根据资料记载,现有文化遗产200多项,2600多条线索,400多个重点项目,它记载着临淄的历史,传承着各种形态的齐文化,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为挖掘、抢救、保护、研究、传承好这些遗产,2013年初,临淄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开始筹建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并发出广泛征集社会各届捐赠民俗展品的倡议启事。
临淄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士友(原副区长),博古通今、有着丰富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经验。他倡导发展文化产业,因地制宜,独标一格,策划建立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接地气、合民意、把根留住”,生动的描绘出了稷下文化园未来发展蓝图。
稷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功的企业家杨宝玲先生热爱民俗文化,弘扬民间艺术。投资建设的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 座落在风景如画的稷下文化园安平湖畔,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按杨总“说干就干、要发展就要快速度 ” 的工作要求。目前,博物馆初步形成规模,已经具备部分开放、接受观众参观的条件。下一步将不断完善、扩大宣传征集范围、吸收更多的珍贵展品展出,逐步建成为传播民俗文化、交流民间艺术的文化场所,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度假的乐园。
现在大家看到的大部分展品都是从杨总多年来采风、收集、研究的珍贵藏品中选择出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现已收藏以临淄地区为主的反映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精神生活等三大类八大项民俗展品 5000件。
在这些展品中:有大到近十吨重的巨型九龙樟木雕,气势威武,芳香四溢,世间罕存,尊为镇馆之宝。目前,这件展品正在审报吉尼斯纪录。
耸立在第二展厅富有特色的古木雕刻諸子百家领袖人物群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稷下文化园的民俗文化气息。
这架曾经横躺在淄河畔旁的铁制脚踏水车锈迹斑斑、已沉睡大半个世纪,早已经听不到哪淄河流水哗哗的欢唱。
粘满泥土芳香的牲口旧石槽成为展览大厅内外的装饰品,让你仿佛感受到远方还悠悠传来“早年都有三月三, 姐妹二人约把又赶牛山,来到淄河滩-------”(学唱几句),这首流传几百年的临淄著名家乡小调《赶牛山》,是临淄民俗生活生动写照。它也和《沂蒙山小调》 《菏泽包楞调》一起曾经是当年彭麻麻的演唱山东民歌代表曲目,介绍给了全国人民。清末民国的陈旧劳动工具木犁,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截树用的几米长手工钢条大锯,现在更是珍奇罕见。
旧式的独轮架子车。据说:其中有一架临淄民兵解放战争支前时,还推着它上过淮海战场,立过大功“支前模范”的小锦旗,就挂在小车的前面。已经退役多年的胶轮大马车还没卸下后档版,好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公社春早送肥忙,那可真是:“大鞭子一甩,啪啪的响-------”。
煤油灯、台式木钟、电子管收音机、老式的手风琴已经成为老物件;过去呼达、呼达响个没有完的的老风箱,现在的新农村里早就没有了用场;
这台高级品牌收录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可是无数俊男靓女的深爱,堪称为现在的“爱派克” 平版电脑了,造型别致、新潮时尚、逛公园、游广场随身携带,它曾经武装了临淄人的头脑,给 人们带来了无限快乐,现如今已经被各种智能化的电子新产品所代替。
你看到的那是老支书天天敲响的上工钟,等一回杨总会悄悄的碰两下,让你感觉一下已经过去的时光。
农村成长起来的杨总,有独识卓见,从全区各村庄采集了几千块废弃的石磨、石碾、石牯碌,经过创意,摆放有序,气氛浓郁,已经成为稷下文化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营造了民俗博物馆的特色环境。
一件件的精品后面,都隐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样样的实物面前,都显示着一一桩桩难忘的回忆。 这些展品是珍贵的遗产、是历史的留痕、是展示临淄人祖辈生活的根源。
优越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必能孕育出独特的一方民俗。
临淄土沃、水美、物丰的自然优势,经过强齐800年都城的政治文明熏陶,形成了“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的民风;当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造就了临淄人农忙季节倾力劳作,农闲时尽情游乐的习俗。临淄人“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的处事原则,以及宽厚务实、变革进取、兼容开发的生活理念,至今犹存。
从我们馆藏的上万件展品分析来看,临淄人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习俗,多随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其中婚丧嫁娶习俗变化尤为明显。如节日、祭祀、社交等习俗,也在不断的变革创新,体现了临淄人不断崇尚文明、与时俱进。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在深入农村民俗采风调查中,发现地处南部山区的王朱、南仇、边河乡镇与北部平原的黄城、朱台、齐陵村庄在居住、生活习俗方面都有所不同,还待我们去发现研究。
还有好多临淄民俗课题:如朱台古民居、南仇古楼、南仇古地道,韶乐、芯子、全国稀有剧种鷓鸪戏、八仙戏,金岭回族民俗、蒙古村民俗、富有特色的临淄手工艺品大花编等等,需要我们去调查整理。
时代的发展,临淄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在区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民俗活动已经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融为了一体。临淄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发展生机勃勃,民俗文化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挖掘、研究、继承、发展。
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支持、参与、建设好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临淄当地人的文化家园。
我用当地的民俗方言,当年的齐都京腔,小结一下:
这个地方是个好埝!
这个东西是个好缟!
今门岗着恣,是因为诸位的到来,
杨总划拉的物件,要好生着看,秀密!
大粗粗,精细细,
大高高,精矮矮,
大深深,精浅浅,
大肥肥,精瘦瘦,
大宽宽,精窄窄,
大长长,精短短。
咱们临淄民俗馆正果的是说民风、展民俗、合民意,聚民力。
真乃是钢钢地!
(如果听不懂,可以做部分解释)
好了,几句土话,希望能给你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下面请各位来宾,随意自行参观各类陈列品,我将给大家分别再介绍。
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
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
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
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
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
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
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
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
临淄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
当前页/总页数:1/1 第一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