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一天天临近,仿佛逐渐向我身边弥漫着一种吸引的力量,这就是年味。一种难忘的情怀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多年以前的孩提时代。
我出生在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的农民家庭。说普通,因我的家和别人家都是一样的庄户人家,靠在田地里顶着酷暑严寒、凭着汗水耕作劳碌以换来一年油盐酱醋的嚼谷。说不普通,因我的家里比别人家里多了些东西,那就是父亲多年骂不死打不走的病痛、家里随处可见形味各异的药瓶药片和外面向七大姑八大姨和庄里乡亲拉下的饥荒。作为年幼的我,虽不曾懂得谋生之不易,却也深谙生活之艰难。一天能吃上两顿炒菜,是一种十分奢侈的想法,玩具零食是想也不敢想的。一年当中最盼望的日子,就是春节了。
春节来临前的最后一两个集市,就是备办年货的关键时间了。讨价还价的余地已然不多,有钱人家会不计代价地把鸡鸭鱼肉蛋和各色青菜、瓜子等疯抢了去,像不花钱一样。而于我们,在全年最重要的日子里,不管是出于心理上存在的面子问题还是想偿还对自己一年的亏欠,自然也要挑选上几斤像样的青菜,几缕蒜黄,黄瓜芹菜,还有几条可怜的鱼。狠下心来的时候还会买盒午餐肉。毕竟在亲戚朋友的招待上不能显得太寒酸了。再来上点白菜豆腐和土豆等用来包水饺供自家人吃。割点肥肉回家炼成荤油用来做菜。买上两支鞭炮,吃年夜饭和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候放。
盼着盼着,终于年三十(除夕)了。母亲会用不知道攒了多长时间攥得出水却又少得可怜的钱,为我和哥哥置办一身新衣服,作为春节走亲戚串门子的行头和下一个年度的穿戴。新衣服只有等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穿。新衣服上了身,光鲜亮丽起来了,仿佛自己也高大了许多,可以心安理得的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却依然爱惜备至,不会舍得把它弄脏弄坏。
贴春联是年三十白天的一项主要工作。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我们吵嚷着跟在大人们屁股后边,从大门口开始,门框的两侧右首上联,左手下联,门框上方还有用菱形红纸书写的横批,横批下方贴上几个萝卜钱,迎风飘洒。之后在影壁墙上贴“福”字,寓意福气多多,家宅常年有福。家里每个门口都要贴,就连猪圈也要贴上个“六畜兴旺”,牛车马车驴车上贴上个“出入平安”,寄托个新希望,讨个好彩头。春联贴好了,开始炸年货,过年的感觉一下子来了。
炸年货的用料虽然很粗糙简单,量也不大,但是花样不少。炸丸子,把提前晾晒好的馒头搓成碎粒,加入豆腐或青菜,团成丸子入锅炸熟。炸鱼,把买来的鱼清理干净,剁掉鱼头,切成段,挂上面糊,入锅炸熟。炸豆腐,将豆腐切长方块直接入锅炸。还要做酥菜,把切下的鱼头用白菜和海带包裹起来放进锅里,用文火慢慢地让它酥烂。炸的菜是不可以自己吃的,要等来客时招待用。也不会直接装盘入席,而是做汤。放那么几个丸子或者两三块裹了厚厚一层面糊的炸鱼,加上醋和蒜黄,能做成一大锅满满的汤菜。菜是要等客人吃的,自己只能喝汤,或是吃点那过了油的面糊。可就是这,也是难得的美味。
除夕守夜,于母亲来说,该是一项十分庄重严肃的事,可于我们,却是枯燥的没法的一种煎熬。家里没有电视,看不了春晚。母亲也不让睡觉,说是要守夜,我们就只能呆坐着看母亲过来过去地忙活一通后,也坐在那里。看母亲好像很虔诚的样子,可是我们都不敢笑。于是,我们一家人只能无语地陪着彻夜不眠的灯光,直到阳光的到来。
等待的时间显得那么漫长,可是大年初一的曙光总能让我们的难熬在瞬息之间烟消云散。天刚蒙蒙亮,街头巷尾已经开始沸腾,人们已经早起拜年了。我们高兴地穿上新衣,跟随在本家长辈们身后,开始了这一项让我们愉悦的旅程。进到每一个门里,见到那些叫爷爷奶奶的人,总要规规矩矩地跪到地上,实实在在地磕上几个头。接下来,就等着主人家热情地从笸箩里抓起一把一把的瓜子、花生,条件好的还会给几块桔子糖,塞到我们的口袋里,然后我们会顺其自然地将他们依次转移到自己的嘴里。因我们在村里的辈分很低,这个过程大约要持续到接近十点钟,可是看着自己渐渐鼓起来的小衣兜,我们从不会厌恶这样的重复很枯燥。
拜完年,整个一天都会吃到热气腾腾的饺子,可以肆意地吃着瓜子和花生,这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从初二开始,就开始随父母到亲戚家走访了,就可以吃到好东西了,从姥娘姥爷家到姑家到姨家。虽然没有像现在的孩子过年一样能收到压岁钱,可对于常年少肉缺菜的肚子来说,已经是十分满足的了。
那些情景,那些人和事,虽然已时隔多年,却怎么也令我无法割舍下那种情结,那种虽然生活困苦却溢满浓浓思念的年味。
作者:傅东
作者简介:作品发表在《作文评点报》、《齐齐哈尔广播电视报》、《沈阳晚报》、《仙女山》报、《齐文化》、《山东组工通讯》、《淄博日报》、《齐鲁石化报》、《淄博论坛》、《淄博财经新报》、《淄博晚报》、《山东证券报》、《淄博周刊》、《淄博纪检监察》、《鲁中晨报》、《中国诗》、《参花》、《齐风》、《粤风》、《华东文学》、《山东青年作家》、《未央文学》、《大别山诗刊》、《开放文学》、《山东青年•教育博览》、《大唐民间艺术》、《微篇小说》、《东方散文》、《散文诗世界》、《散文诗》、《时代文学》等,文章收入《奇葩》、《文学现场十年精粹》、《关雎爱情诗》、《初雪》等集子,偶有获奖。曾任《赤壁文学》杂志特邀记者、某国家级报社周刊驻省工作站采编,齐齐哈尔《消费咨讯》报编辑,《秦皇岛现代写作报》副主编、编辑、记者,某出版社编辑,《淄博日报》通讯员。现为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文学与语言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