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一千零四十五年姜太公封齐建国起,直至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止,在这一千多年里,齐国人民创造了丰硕而又璀璨的齐文化。齐文化精神,简单精炼地概括表达了齐文化的精髓。
一、 爱国精神
齐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重点表现为对国家统一的追求和维护。作为齐文化重要文献之一的《春秋公羊传》,在中国经学史上,中国政治思想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其“大一统”的思想便是该书的精华所在。
齐文化不仅最早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而且积极地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王室式微,礼崩乐坏,诸侯坐大,四夷交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西周“大一统”的局面被破坏了。在这种形势下,齐桓公与管仲积极地行动起来,为统护祖国的统一而斗争。具体表现为首创“霸业”。对于齐桓公、管仲创立春秋首霸大业的作用和意义,《论语?宪问》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将披发左衽矣。”《战国策?韩策三》说:“昔齐桓公九合诸侯,未尝不以周襄王之命。九合诸侯之尊桓公也,尤共尊襄王也。”
二、天下为公精神
商代的最高统治者自称“余一人”。他把全部土地宣布为王土,把所有土地的直接生产者,都看作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略之内,莫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就是最好的表现。在商王看来:国即是家,家即是国,天下是一人的天下,君权神授,天经地义。
针对商王的家天下思想,姜太公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这一思想大解放的产物,无疑喊出了时代进步的强音。对此,《六韬?文韬?文师》记载太公的话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和天下人同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民共同享受的,就是仁爱,谁有仁爱,天下就归顺谁。免除人们的死难,解决人们的困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决人们危急的,就是恩德,谁施恩德,天下就归顺谁。和人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谁讲道义,天下就归顺谁。人们都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使天下都获得利益的,就是王道,谁实行王道,天下就归顺谁。
齐桓公??鄄地会盟
三、创新精神
齐文化创新精神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创新理论并勇于实践。一个观念陈旧、思想僵化的人、群体和民族是没有创新可言的。
齐文化的代表人物管仲就是一个思想解放、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春秋中前期,天下共主的局面已被打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管仲创造性地提出了尊王攘夷,称霸诸侯的宏伟战略。在创立首霸大业的过程中,管仲厉行改革,除旧布新,一批批崭新的成果培育了出来。比如,在政治上,于中央创立了宰相制度和五官行政制度,于地方创立了叁国伍鄙制度,在选拔人才任命官职方面创立了“三选”制度,在全国创立了自上而下的监督核查制度,并且配套以“赋禄以粟”制度等;在经济上,创立了“井田畴均”、“均田分力”的土地经营制度, “相地而衰征”的赋税制度, “官山海”、盐铁官营制度,推行了优商惠贾的外贸政策等;在军事上,创立了“军令则寄诸内政”的军政合一制度,“轻过而移诸甲兵”的罚金制度等;在社会上,创立了四民分业定居制度,“九惠之教”制度,社会调查统计制度等。正是在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才成就了齐国首霸春秋的伟大事业。
四、改革精神
齐文化是一种崇尚改革的文化。《管子?内业》说:“一物能化谓之神,一事能变谓之智。”《心术下》说:“一物能变曰精,一事能变曰智。”《正世》进一步明确主张“随时而变,因俗而动。”“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齐文化的这种变革精神外化在齐人的行为上,表现为齐国历史上的三次伟大的变革运动。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西周初叶。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太公在封齐伊始,就以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魄力,把殷商时代的东方习俗和姬周王朝的政风礼制相结合,制定了“因其俗,简其礼”,“尊贤智,尚有功”,“劝女工,极技巧”,“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基本国策和相关措施,从而完成了对夷俗和周礼的第一次改造。
第二次变革发生在春秋中期 。伟大的改革家管仲,在齐桓公的信任和支持下,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科学、技术、教育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系统和深刻的变革。
第三次变革发生在战国初期。齐威王在邹忌的辅佐下,厉行法治,重赏严惩,国内震惧,人人不敢饰非,个个恪尽职守。齐威王又悬赏纳谏,兴利除弊。结果齐国大治。
实践证明,齐国历史上的每次变革都为其生命机体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使齐国一步步地成为大国、富国和强国,完成了霸业和王业,书写了一篇篇以变革求生存、谋发展的华章。
桓管太庙论霸业
五、开放精神
齐文化的开放性重点表现在经济上的对外开放。齐国建国时面对的具体情况是:人少,地狭,土壤碱化,五谷不生;近海,有鱼盐之利;多山,拥桑麻之饶;地处交通要道,商旅往来频繁等,这些都为齐国的对外开放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姜太公从立国那天起,就积极推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从而奠定了齐国开放的经济模式。管仲执政期间,不仅继承了姜太公这一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而且给这一政策注入了更大的活力。他积极地开展对外贸易。战国时期,齐国的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齐都临淄成为当时商贾云集的海内一大都会。 (齐图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