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展览资料2
日期:2019-09-26 17:10:29    发布    浏览次数:1839

共产党给我们指方向  

自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鲸吞蚕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四万万人同一哭,天下何处是神州?”“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起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19217月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掀开了中国革命历史崭新的一页。
百姓声音:(照片)

程树芬说:
  
黑暗的旧社会我们贫苦农民,整日饥寒交迫,自己没有土地,年年给地主干活,很多人根本交不起地租,常常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到周围甚至到很远的地方要饭是经常有的事情,真是走投无路,自从有了共产党,百姓看到曙光,才有希望……。(签名)

人物介绍:程树芬,1926年生人,现年93岁,世代务农,有70年党龄,是临淄区稷下街道程营村人。


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910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
百姓声音:(照片)
孙勤说:

我的爷爷孙干卿将军,1937年入伍, 忠诚党和军队事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他作战勇猛,从打击外国侵略者,一直到解放海南岛, 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了毕生精力。今年春天,老人去世前还跟我语重深长地嘱咐: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千秋万代保持本色。(签名)

人物介绍:孙勤63岁,原凤凰镇北安合村党支部书记,临淄籍开国将军孙干卿侄孙。

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进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近40年的努力奋斗,今天终于让中国人富起来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是真正的共同小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百姓声音:(照片)

杨宝玲说:

我出生于贫农家庭,从事过会计、安装等工作,恰逢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带领乡亲闯市场,从包工队开始,乘改革开放的春风,企业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家庭生活也富裕起来,现在我已经带领乡亲们都住上了楼房,日子越来越好,奔上了小康路……

                                  (签名)

人物介绍:杨宝玲,66岁,稷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改革开放40年淄博领军人物。

习近平让我们强起来
    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强筋壮骨,日益强起来。中国人将会实现强起来的梦想!将在21世纪的中叶实现建成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
百姓声音:(照片)

石镇宁说:

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这几年学校教育条件变化可真大,我们有省级标准音乐教室,有钢琴教室、科技教室, 现在每年稷下街道都免费发给我们四季校服,还有免费的课本作业本,配备了专门的校车,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知识渊博的老师,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看看,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是不是很幸福?(签名)

人物介绍:

石镇宁,9岁,淄博市书香家庭,稷下街道董褚小学三年级学生。


不忘初心,记住乡情,共建美好家园

《俺庄的“老伙计”们》实物陈列展       -------写在前面的话

农具耕农田,相伴数千年。汗水浸五谷,农具功可数。

如今靠边站,退出农家院。留住这些宝,不忘来时路。

在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进程中,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具全都是简单、传统的手工工具和以牲畜辅助为主的农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的农具,并不断改进完善。齐文化经典著作《考工记》有详细记载:从春秋战国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普遍采用到曲辕犁、筒车的发明,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农业文明发展的杠杆之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不再是祖祖辈辈的梦想。陪伴农民几千年的老式、传统农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进,都陆续退出了生产的舞台,或许正在被人们所淡忘。

欢迎你今天你有机会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走进厚重的黄土地,走进昔日的农耕历史,重温昨天的劳动场景和战天斗地的难忘的岁月。当你走近这个展台,看到这些陪伴我们父辈、祖辈们辛苦劳作的农具,看到这些叫出名字,或者叫不出名字的老物件;你能感受到昔日的劳动场面吗?现在你的家乡还有这种农机具吗?你知道这些农具在生产、生活、支援前线、抗击自然灾害时发挥的作用吗? 我们相信你在这里短短几十分钟里,会不虚此行,收获满满。你会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燃起热情,不忘初心,热爱这片希望的土地,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稷下文化园标志图

 

稷下文化园百花盛开喜迎佳宾来

稷下文化园环境幽雅、景色怡人、文化活动设施齐全。绿化覆盖率80%,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目前,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休闲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景区。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基地、区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市“乡村记忆”民俗博物馆重点单位之一。

走进新时代,稷下文化园全体员工更是豪情满怀,信心倍增。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有关单位领导下,将做出新规划、制定新目标、迈出新步伐,为建设美好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加(2019年春节制作稷下文化园办公楼前宣传栏长溜照片)

压图下文字

稷下文化园内以多种形式展现临淄民俗文化的风韵,让您看得见乡野、听的见乡音,闻得到乡味、摸得到乡趣,记得住乡愁、忘不了乡情。

 

 

 

1949-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临淄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医治战争创伤,巩固新生政权。人民群众怀着“听党话、跟党走”的朴素感情,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1950年,临淄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复查运动,颁发土地证,实现耕者有其田。广泛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活动,废除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根据上级部署组织力量参加抗美援朝,开展镇反清匪,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建立起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管理体制。

1958年10月,临淄县建制撤销,并入益都县。临淄从1959年开始进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1959-1969

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县委、县人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救灾,对社员生活情况进行分析排查,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渡过难关。至1965年,全年国民经济发展开始好转。1966年,国家大型企业——胜利炼油厂在临淄开工建设,非农业人口开始快速增加。农村的蔬菜生产开始由自给自足转向商品生产,养殖业规模也相应扩大,粮食生产获得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169千克,总产8084万千克,人均226千克。农业总产值6248.9万元,人均202元,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与工农业生产一度受到严重冲击和干扰。

1969年5月,临淄城镇知识青年相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开始下乡插队落户。

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临淄县划入淄博市,改称临淄区。

 

1970-1979年

20世纪60年代末,中共临淄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立,排除种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开始组织全区生产建设等各方面工作。辛大铁路、太河水库、胜利合成氨项目、胜利化工厂等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临淄区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1974年10月,临淄区委、区革委机关由原临淄县城迁驻辛店。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逝世,全区党政军民沉痛悼念。是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当年全区有146人考入大学本科和专科院校,357人考入中等专业学校。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92月,临淄区召开全区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交流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经验。此后,工业发展开始新的起步。

 

1980-198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指引下,临淄农、工、商及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全区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1982年,全区农业开始推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农村多种经营得到重视,蔬菜温室栽培规模得到扩大,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工作的进行,乡镇工业和村办工业逐渐兴起。1981年春,临淄区企业开始实行生产岗位责任制,企业改革正式起步,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组成部分得到确认,乡镇企业发展异军突起。企业改革的重点逐步从农村转向城市。

1984年4月,全区取消公社建制,改设乡镇政府。

1985年,全区农村校舍改革全面完成,教师节慰问教育工作者作为全区每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固定下来。商品价格逐渐放开,个体商业迅速发展,人民购买力日趋旺盛。依法治区工作逐步提上议事日程,临淄区于1989年被表彰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990-199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临淄区改革开放工作全面深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时期。

1990年,全区农村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逐步壮大,朱台镇单村成为全国发展生态农村样板村。1992年,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培训班在临淄举行,临淄成为全国试点单位之一。农村改水和自来水工程建设得到发展,农村饮用水各项指标达到标准。“菜篮子工程”成效显著,区内利用冬暖大棚生产的反季节蔬菜品种丰富多样,销往北京、上海等三十多个大中城市,并大批量出口。1997年,临淄区别命名为“中国西红柿之乡”。

1992年4月,临淄经济开发区建立,。1997年临淄区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工作启动,历经四年左右,有序实现了政企分开、企业市场化经营等目标,临淄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994年1月,临淄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0-2009年

进入21世纪,临淄区委区政府认真弘扬中央精神,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临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方面,临淄区依据“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建成了粮食、瓜菜、林果、畜牧等四大生产基地。市级农业园区——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并产生龙头带动效应。20084月始,全面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全区农村“五化”(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启动并进展迅速,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新突破。

工业方面,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20029月,齐鲁化学工业区开工建设,建成后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众多的项目落户,累计建成项目90个,完成投资30亿元。2007年,50万吨/年芳烃等16个大型项目开工竣工。2009年临淄区被评为全省最佳投资城市。

政务环境高效有序,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047月,临淄别国际足联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2004-2009年,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节会效益逐年凸显。深入推进科教兴区战略,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称号。加大财政投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节能减排工作有序推进,生态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文物管理工作保持全国先进,全区三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 —2019年

自2010年以来,临淄区深入实施创新提速、实力提位、生态提质、文化提升、民生提标五大战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多年来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大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形成了石油炼化,精细化工、特种钢和装备制造、塑料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高档纸、生物制药、稀土新材料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在园区建设方面,围绕智能制造、高端延伸和产业融合,规划实施了“一廊两区九园”。加强科技创新,鼓励扶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在文化名城建设方面,紧紧抓住“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列入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战略机遇,策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打响齐文化旅游品牌。

201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98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15.8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335.9亿元,增长4%。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583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4元,比上年增长8%。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比上年增加325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达到10003人,比上年增加689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635人。全区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3万人、12.4万人、41.6万人、8.7万人, 全年共计发放生活保障支出1019.5万元。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个,各类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2037张,收养1212人。

 

                



临淄区稷下文化园
稷下文化园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稷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杨宝玲13506437214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化路2838号
技术支持:讯丰(原淄博智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