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文化园:有一群正心研究“学问”的人
日期:2017-06-09 21:16:40    发布    浏览次数:2294


     

 题语:正心-----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

在临淄说起,稷下文化园正心学苑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人们都知道有一群正心研究学问的人,是淄博市的传播传统文化教育的先进单位,带头人校长袁立君是淄博十大公益人物,多次受政府有关部门的表彰。

初夏,应正心学苑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校长袁立君邀请,做为稷下文化园杨宝玲老总的代表,有幸参加了该校的研学旅行活动。短短的4天时间,与正心学苑同行,乘车横 跨四个省市、奔走3000余公里,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正心诚意、 感受深刻、终生难忘。

这次研学、考察的重点是浙江嘉善了凡先生故里。整个活动按排的合理、周到、紧凑,由学苑全面负责组织,减省去了旅行团的费用,降低了成本、更有了自主性。

队伍从淄博出发,各项工作就顺利有序进行,参加人员在路途中不断增加,来自山东、江苏、南京、浙江、深圳等地的正心学苑历届学员 17人汇集到一起。其中有:小学校校长、小、中学教师、大学教授、业余历史人物研究学者、还有中、小学学生和正心学苑的工作人员。

研学旅行在学员们久别重逢、欢聚一堂中开始了。每日清晨,宾馆房间里会传出的随着“正心学苑”微信群的《每日颂读》,朗朗的读书声。接着跟袁立君校长楼下散步的学员,还会一起背颂起几段《论语》精句。接着互相交流、提问些需要老师帮助解答的问题,欢心笑语,气氛融洽。乘车出发的路上,是大家相互展示自己学习成绩的重要课堂学员们手持麦克风按顺序带头领读精典文章,讲读书学习心得。袁立君校长还会利用间隙穿插讲解了凡四则一书的内容。夜晚,参观考察归来,学员们有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谈论白天碰上的新鲜事。 聊得最多的是《了凡四训》,何为 “四训”,即“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 和“谦德之效”。其中最光辉的思想是引导人们用自己的志行改变命运,也是其影响后世,极具示范作用的意义所在。每个人讲起来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一路行来,“学习与实地考察、近距离同先生对话”,研学气氛浓郁。学员们走出课堂、不辞劳苦,扩大视野、做足学问,提高了认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同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的凝聚力 , 学而致用 ,日常言行之中,人人都在做学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率。

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最近,《了凡四则》得到中纪委的学习读本推荐。

5月29日,端午节,清晨我们乘车来到惠民街道独社浜了凡墓。墓坐北朝南,背靠高地,小河从两面环绕,向东南流去。墓前有花岗石碑,是其九世孙袁召龄所立,正面刻文“崇祀乡贤明进士了凡袁公墓”。墓碑前有纸花,小香炉内有近期所焚的贡香。村中老者讲了当年发现墓碑和墓穴的过程,因为碑上的“凡”字不是几中加点,而是几上加撇,所谓“凡人出头”,着实让村人费了些周折才确认,这就是了凡墓葬。

 正心学苑学员举行仪式,焚香祭奠。墓前共同颂读了凡先生精典文章,表示对先人的怀念。诵读声同绕香烟飘渺到竹林上空,好像诉说着对先生的怀念和敬仰。

据介绍, 当地政府了凡墓地的修缮工程方案已经制定论证,参照明代墓地样式,新修墓道、廊棚等,计划年内动工。

      学员们随后来到陶庄了凡祖居 镇政府所在地的道路两旁,都悬挂着“了凡故里,积善之乡”的标牌和彩色布标,院内宣传文化墙内容丰富,陶庄镇连续举办了两届了凡善文化节,开展了“陶庄十大善人”评选,编印了《了凡与善文化》《了凡与陶庄》等书籍,以独特的“积善”价值观倡导社会和谐。

     正逢节日休息,镇政府工作人员都去组织赛龙舟活动了,经过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电话介绍,走过铁栏石桥,陶庄镇陶东村袁家埭的袁家祖宅映入眼帘。

    老宅背靠净池,南临河流弯道,是袁氏始迁之地,至今仍是袁姓聚居地。老宅有三间,是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古朴的石码头、精美的石础、精巧的木雕,无不显示着袁家当日的兴盛。屋内木隔板上、柁上的花纹依稀可见。 屋后一间房子前些时候已经坍塌,遍地青砖瓦砾,少有的几面墙也摇摇欲倒。

袁立君校长等人认真的走访周围居民、调查研究,了解历史情况寻、找袁氏后人。

老人、老树、残墙、断瓦, 追寻记忆的人用目光、用镜头试着挽留老宅最后的时光,毕竟,老房子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木雕石刻记录着家族当年的辉煌

粼粼的波光,依旧如千百年前一样,无声地荡漾,荡漾着袁家的一袭文脉,继续承载着旧梦、新愁、悠悠的记忆。

随手捡块老房沾满灰土的残木边角,做为了收藏,只是因为这里熔铸了岁月,浸润着江南风雨,更带着这方水土上袁氏家族的记忆。

作为读者,读了凡,更了解了凡走近了凡,走进他的家乡,近距离感受了凡,这是我们稷下正心同行者的最大收获。

“来丛丛,去悠悠”。从学员们分别时的微笑和下次“佳期”相约中,可以看出此次正心学苑“了凡故里”研学旅游的成功。

据说:袁立君校长正在整理资料,准备开讲学习《了凡四则》辅导课。我盼望着有机会能够倾听------。(季风) 

车中组织诵读精典。

工作人员带领同读。

认真学习。

谈学习体会 、教学经验。

诵读。

诵读。

袁立君校长车上讲课。

带领背诵精典文章。

了凡先生塑像。

了凡先生著作。

著名的功过格。

了凡先生墓。

了凡先生墓。

集体祭奠先生。


祭奠先生。


祭奠先生.


祭奠先生.

诵读精典文章。

诵读精典文章。

集体诵读。

袁校长介绍了凡先生生平情况。


临别前,再诉说几句话。

宣传建设公园牌。

年底完成规划。

 乡办公楼。

乡办公楼。

乡办公楼。

端午节休息,村委紧关大门。文化站站长电话介绍了了凡先生故居位置。

宣传文化墙。

学员到此留影纪念。

听说:文化站在五楼上有个了凡先生纪念馆。

村委对面的洋楼。

我们询问路人,通往了凡先生故居的小路。

过了小铁桥便可以看到了凡故居。

了凡先生故居对面的小塘。

袁校长等在了凡先生邻居家了解情况。

了凡先生故居3间棚房。

房子已经长年失修。

老人、老房、老墙。

院子里的老树。

我收藏老房的老残木。

还收藏了凡先生墓旁的青竹叶。

收藏了凡先生故居老树上的小芽。

 同行的全体人员签名,记录在袁校长赠送我的《了凡四则》的小册子上,现在已经成为珍藏品。

了凡先生塑像。

了凡先生纪念园。

了凡先生塑像。


嘉善的端午节。

龙舟比赛。

临淄区稷下文化园
稷下文化园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稷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杨宝玲13506437214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化路2838号
技术支持:讯丰(原淄博智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