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南仇阁子里芯子
日期:2016-01-18 21:08:04 发布 浏览次数:2971
说起南仇芯子,源远流长,据老人回忆是清末时期从周村传来,后经王本厚、王可传、姜德信、王光聚等几代人在当地原有抗芯子的基础上,巧妙构思,加工改进而成。因由肩扛改为人抬,故称抬芯子。又因创于南仇阁子里而俗称“阁子里芯子”。
1936年,阁子里芯子,应邀去益都县城里表演。一抬“天官赐福”,闻名遐迩,叫好不绝。芯子上扮的是:一古装福神,手拿“天官赐福”的条幅,站在细如手指的杏花枝上,左右金重玉女相陪,在铿铿锵锵的锣鼓声中,缓缓前进,似从云中飘来,当场激起观众情绪沸腾,口哨声,叫好声不绝于耳。益都县县长杨九五,闻讯亲来观看。边看边问芯子上的幼童是否真人?他的侍从解说是真人后,他仍不放心,遂叫侍从买了些糖葫芦,分送给芯子上扮装的小孩子吃,以验证真假。芯子上着装的都是六七岁的孩子,平时难得吃到“好东西”,今天糖果送到嘴边,便不顾一切地大嚼起来,从而使县长心服口服了,这场面引起了成千上万观众的笑声,掌声雷动。自此阁子里芯子誉满青州。
1943年,阁子里芯子又应邀到临朐县城里表演,那次扮的是“观音下凡”。芯子上有个双掌合十,赤脚盘腿而坐的观音菩萨,稳坐在亭亭玉立的千瓣大朵莲花上。引来了观看人们的私下议论:“在这滴水成冰的天气里,芯子上的孩子岂不冻坏手脚?”由此可见老艺人们弄假成真的技术是何等高明。临朐城里的商号铺户,争相要把芯子引到自己的字号前停一停以招来生意,遂各将大把的钞票、香烟、糖果、点心之类摆在门面前,以表示邀请的意思。解放后,50年代、70年代阁子里芯子曾先后去淄川县城和临淄区政府驻地辛店,参加民间艺术会演,都曾得到当地的党政领导的赞誉。称它为“民间艺术之冠”,年年获得奖励。
阁子里芯子,越来越让人喜欢,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媒体都对芯子的制作工艺给予了广泛关注,韩国、日本等国家也对这门古老的制作工艺进行了专题报道,享誉国内外。
2006年12月,“阁子里”芯子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阁子里”芯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